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2002年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以來,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貫徹《國務院關于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國發[2002]16號),加強了對職業教育工作的領導和支持,以就業為導向改革與發展職業教育逐步成為社會共識,職業教育規模進一步擴大,服務經濟社會的能力明顯增強。但從總體上看,職業教育仍然是我國教育事業的薄弱環節,發展不平衡,投入不足,辦學條件比較差,辦學機制以及人才培養的規模、結構、質量還不能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為了進一步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適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對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迫切要求,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現就大力發展職業教育作出如下決定:
一、落實科學發展觀,把發展職業教育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和教育工作的戰略重點
。ㄒ唬┐罅Πl展職業教育,加快人力資源開發,是落實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推進我國走新型工業化道路、解決“三農”問題、促進就業再就業的重大舉措;是全面提高國民素質,把我國巨大人口壓力轉化為人力資源優勢,提升我國綜合國力、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途徑;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遵循教育規律,實現教育事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在新形勢下,各級人民政府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落實科學發展觀,把加快職業教育、特別是加快中等職業教育發展與繁榮經濟、促進就業、消除貧困、維護穩定、建設先進文化緊密結合起來,增強緊迫感和使命感,采取強有力措施,大力推動職業教育快速健康發展。
。ǘ┟鞔_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目標。進一步建立和完善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滿足人民群眾終身學習需要,與市場需求和勞動就業緊密結合,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結構合理、形式多樣,靈活開放、自主發展,有中國特色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
“十一五”期間,繼續完善“政府主導、依靠企業、充分發揮行業作用、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公辦與民辦共同發展”的多元辦學格局和“在國務院領導下,分級管理、地方為主、政府統籌、社會參與”的管理體制。
到2010年,中等職業教育招生規模達到800萬人,與普通高中招生規模大體相當;高等職業教育招生規模占高等教育招生規模的一半以上!笆晃濉逼陂g,為社會輸送2500多萬名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1100多萬名高等職業院校畢業生。各種形式的職業培訓進一步發展,每年培訓城鄉勞動者上億人次,使我國勞動者的素質得到明顯提高。職業教育辦學條件普遍改善,師資隊伍建設進一步加強,質量效益明顯提高。
二、以服務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為宗旨,培養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數以千萬計的高技能專門人才
。ㄈ┞殬I教育要為我國走新型工業化道路,調整經濟結構和轉變增長方式服務。實施國家技能型人才培養培訓工程,加快生產、服務一線急需的技能型人才的培養,特別是現代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緊缺的高素質高技能專門人才的培養。各地區、各部門要根據區域經濟和行業發展需要,制訂地方和行業技能型人才培養規劃。
。ㄋ模┞殬I教育要為農村勞動力轉移服務。實施國家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程,促進農村勞動力合理有序轉移和農民脫貧致富,提高進城農民工的職業技能,幫助他們在城鎮穩定就業。
。ㄎ澹┞殬I教育要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服務。繼續強化農村“三教”統籌,促進“農科教”結合。實施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工程,充分發揮農村各類職業學校、成人文化技術學校以及各種農業技術推廣培訓機構的作用,大范圍培養農村實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大面積普及農業先進實用技術,大力提高農民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
。┞殬I教育要為提高勞動者素質特別是職業能力服務。實施以提高職業技能為重點的成人繼續教育和再就業培訓工程,在企業中建立工學結合的職工教育和培訓體系,面向在職職工開展普遍的、持續的文化教育和技術培訓,加快培養高級工和技師,建設學習型企業。職業院校和培訓機構要為就業再就業服務,面向初高中畢業生、城鎮失業人員、農村轉移勞動力,開展各種形式的職業技能培訓和創業培訓,提高他們的就業能力、工作能力、職業轉換能力以及創業能力。大力發展社區教育、遠程教育,通過自學考試和舉辦夜校、周末學校等多種形式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的學習需求。建立職業教育與其他教育相互溝通和銜接的“立交橋”,使職業教育成為終身教育體系的重要環節,促進學習型社會建立。
國發〔2005〕 35 號-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
參與評論
請文明參與討論。
用戶名:
共有評論 0 條網友評論列表

站內搜索
CopyRight © 2009-2021 陜西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Inc.All Rights Reserved.
友情鏈接:計算機基礎知識
手機:13227000693 網絡不良信息舉報 E-mail:sxitu@qq.com
手機:13227000693 網絡不良信息舉報 E-mail:sxitu@qq.com